写写 | Blogue

绵延来去

October 18, 2011

Piano: Murray Perahia

Bach: French Suite No. 5 in G, BWV 816
Beethoven: Piano Sonata No. 27 in E Minor, Op. 90
Brahms: Klavierstrucke, Op. 119
Schumann: Kinderszenen, Op. 15
Chopin: Prelude in F-sharp Minor, Op. 28/8
Chopin: Mazurka in C-sharp Minor, Op. 30/4
Chopin: Scherzo No.3 in C-sharp Minor, Op. 39

Encore: Schubert Impromptu, Chopin Etude #4

Perahia是个颇为抢眼的钢琴家,犹太背景,Horowitz的赏识,几次因为手伤取消巡演休整。我一直觉得,好的钢琴家必然有坚实的音乐研究基础,Perahia就是在第一次手伤的数年休养中,研究了巴赫,并在复出后灌录了一些巴赫作品。里兹比赛出身的人总是非常全才,当年陈萨也是凭此出道。看看曲目就知道,巴赫,贝多芬,勃拉姆斯,德奥派的上半场。浪漫的下半场包括舒曼,肖邦,安可还有舒伯特,曲目跨度之大确实在我听的音乐会中少有。

很久没有写过正经的音乐会评论,因为港乐这个月季的曲目实在让人失望,尤其经过绚烂的舒曼肖邦年后,落差格外得大。Perahia这场音乐会倒是可圈可点,甚至说让人没有什么可大批特批的。上半场的曲目比较冷门,基本上都是我听过但是没什么印象的曲子,所以听到后来有些麻木。不知道是Perahia自己带的琴,还是只是大量踏板的缘故,钢琴的声音非常绵延柔软,延音给巴赫染上了风琴的感觉,而且少了风琴的吵闹,触键均匀,节奏平稳,让人慢慢就迷失在那些声音中。不记得是弹巴赫的哪首曲子,结尾处有一个重音和弦,老师解释到,当时音乐会睡着的人太多,巴赫气不过就写了个重音吓吓观众。昨晚加上音色的关系,实在是太催眠了。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延续着巴赫的气质,平平淡淡中偶尔小打小闹,淹没在各种标准调式中,没有造成多大起伏。

出彩绝对是在下半场,舒曼的童年情景全套,我是第一次在现场听,听下来也突然有了想练下来的冲动,那时候的克拉拉还没有嫁给舒曼,那时候的舒曼还是清醒的有志青年,整套曲子的编排都有一种年轻的完美主义。节目单说得对,即使技巧上并不复杂,但rubato以及音色的处理也确实需要功底才能胜任。肖邦的三首,组合起来怪怪的,前奏曲感觉一般,有些失误破坏了旋律的完整性。马祖卡继续延续怎么听都像没听过的风格。谐谑曲感觉则是流畅得多,风卷残云一般,需要的各式对比都做得很饱满。

Perahia如今也很大年岁了,保持如此的基本功实在了得,尤其是又在手伤经常复发的情况下,年轻的钢琴手们难道不会自惭形秽么。一把年纪的人,安可的时候早就满面通红,一首练习曲弹下来几乎没什么破绽,速度也没有放慢,让人不得不赞叹那个年代的人扎实的功力。其实新一代的乐手因为更专业的训练,技术应该更强,但要不就是为了炫技而炫技,要不就是出了学校技术就还给老师了。其实炫技炫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?非要搞到跟竞技比赛一样不断破纪录么?

You Might Also Like